2011年5月31日 星期二

台灣文學=台語文學? 台語=閩南語?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1/112011052700382.html

台灣文學 不等於台語文學
2011-05-27 中國時報 【陳芳明】
     黃春明接受「百年小說研討會」的邀請,五月二十四日在台南的文學館演講,題目是「台語文書寫與教育的商榷」。在演講過程中,遭到一位據說是台語教授的鬧場,嗆聲黃春明不用台語創作是很可恥。當場還有人舉起布條抗議,顯然是有備而來。黃春明是宜蘭人,他的小說不僅在台灣受到歡迎;而且在亞洲、在國際文壇頗受尊重。他的文學風格非常接近土地,語言也極為活潑。故事中的人物具有鄉土意識,但他從不以鄉土作家自居,小說中的對白,也常常溶入台語句法,生動而親切,他也從不自封是台語作家。

     凡是閱讀黃春明的小說,都不能不受到他寬容的心懷所感動。他的台語傳播與感染,絕對毫不遜於以台語專家自命的運動者。在演講中,他特別強調,語言是在真實的生活中具體實踐,絕對不能藉由毫無統一的拼音語法訓練出來。他呼籲,如果是愛台灣就不要害台灣。

     在會議中鬧場的台語教授,有他一套苦心造詣的拼音系統,卻又與典雅的基督長老教會羅馬拼音出入頗大。長老教會的台語系統,已有長久的歷史淵源,他們在每天的禮拜過程中,在日常生活確切實踐。其影響力深入民間,傳播力量非常強大。絕對不是深鎖在學院裡的僵化教育,能夠相互比並。如果黃春明沒有使用台語創作是可恥,一位大學教授使用國語在會場抗議,才是真正可恥。

     台灣是一個多族群,多語言的社會。如果要定義台灣文學,就必須以台灣的歷史經驗與社會內容為依據。如果所謂台語是指福佬語,那麼如何定位客語、外省與原住民的作家?鍾理和是美濃客家人,他的文學作品從來就是以白話文創作。依照這位台語教授的指控,鍾理和不僅不能納入台灣文學,而且還有可恥之嫌。

     殖民地時期最成熟的台灣文學作品,幾乎都是以日文創作。那些令人難以忘懷的作家,楊逵、張文環、呂赫若、龍瑛宗、吳濁流,沒有一位不是依賴日文從事創作。他們在小說中,除了少數台語對白之外,都寫出一手漂亮、流利的日文。他們藝術價值,到今天仍然呈現無可輕侮的尊嚴。他們使用殖民者的語言,卻完全無損文學中的批判精神。

     黃春明的小說<沙喲娜拉,再見>、<蘋果的滋味>,道出七○年代台灣社會最深層的抗議,對於美日帝國主義的批判,到今天仍然散發令人動容的精神。語言是負載思想的最好容器,只要能夠使藝術價值與抵抗精神真實傳遞出來,便無分台語與國語。何況,國語在現階段是各族群相互溝通的最佳平台。刻意彰顯特定族群語言的重要,無異是在傷害其他族群的情感。

     所謂台灣文學,並不等於狹義的台語文學。在本島與離島的任何族群寫出的所有作品,都是屬於台灣文學。語言傳播與訓練,不能永遠抱持受難心態,不能只是以脆弱的心情抗議,而是走進生活,介入社會,寫出具有高度藝術的文學,才能使語言健康起來。

     (作者為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所長,本文轉載自最新出刊的1736期《時報周刊》子午對流專欄)



陳芳明是深綠的…但也不致於到蠻橫
部分改變了我這個會臺灣閩南語、日語、北京話,卻不會
客家語的客家人某政黨大閩南沙文主義的印象。
我活了三十年,受到很多外省人關照,也有很多閩南人幫忙我
也超愛原住民孩子們的活潑直爽
這樣的我,覺得好幸福
黃春明的名著是<兒子的大玩偶>,與蘋果的滋味都
曾拍過電影,標準的鄉土文學寫實主義作品

其實這些都是二二八及白色恐怖時代遺留下來的仇恨。問題是,我們要讓生長在誰片大地的後起之秀們揹負起怎麼樣的命運?是寬容遠大的胸襟?或排他納我的狹小氣量?孩子們,期待君等有破政客之邪的智慧。

2011年5月30日 星期一

麻煩的日語

日語的數字和量詞的發音幾乎沒什麼關係,要背好幾套數字,也許是文化輸入國的特色
附件是我在清大,兩節課的筆記…別懷疑,老師可是很用功的!
下載

2011年5月19日 星期四

名詞解釋:二戰重要會議

卡薩布蘭卡會議
摩洛哥卡薩布蘭卡 1943年1月14日-1月24日 丘吉爾、羅斯福、戴高樂、亨利·吉羅
義大利戰場的計劃,並計劃在1944年渡過英吉利海峽進行作戰。聲明軸心國必須無條件投降。
…基本上是防蘇聯落跑,要聯合作戰到軸心國全部投降

德黑蘭會議
伊朗德黑蘭 1943年11月28日-12月1日 丘吉爾、羅斯福、史達林
三巨頭的首次會面,計劃對納粹德國的最終作戰戰略,擬定諾曼底登陸的日期。
…準備諾曼第登陸

敦巴頓橡樹園會議
美國華盛頓 1944年8月21日-8月29日 來自39個國家的代表,包括美國國務卿斯特蒂紐斯、英國代表賈德干、蘇聯代表葛羅米柯
一致同意建立聯合國
…就建立聯合國

雅爾達會議
蘇聯雅爾達 1945年2月4日-2月11日 丘吉爾、羅斯福、史達林
擊敗德國的最終計劃、戰後歐洲勢力範圍的劃分、確定聯合國大會的日期、蘇聯進攻日本的談判
…蘇聯得到很多好處,但要對日宣戰

波茨坦會議
德國波茨坦 1945年7月17日-8月2日 丘吉爾、史達林、杜魯門、艾德禮
波茨坦公報(要求日本無條件投降)、波茨坦協議(關於德國分治的問題)
…要日本無條件投降、分裂德國

美國影片:被奪走的民主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4x7MFZ4BXg&feature=player_embedded
值得反思臺灣是否如此

2011年5月18日 星期三

中文轉英文:漢語、通用、威妥碼、國音二式

可以看看自己英文怎麼拼音喔
http://www.boca.gov.tw/sp.asp?xdURL=E2C/c2102-5.asp&CtNodeID=58&mp=1

台灣的政黨:含共產黨

在Yahoo新聞看到下面的文章,順便找一下臺灣的政黨列表。有的黨名頗有意思,如什麼「人民最大黨」、「臺灣黃金黨」、「圓黨」…




立院初審 刪除「人民不得主張共產主義」規定
更新日期:2011/05/16 17:36 呂欣憓
立法院內政委員會今天(16日)初審通過人民團體法修正案,刪除「人民不得主張共產主義或是分裂國土」的規定,落實憲法保障人民言論和集會結社自由的精神。


根據現行的人民團體法規定,人民團體的組織和活動,不得主張共產主義或主張分裂國土,但經大法官釋憲後,認為該條文違憲,和憲法所保障的人民結社自由和言論自由的精神牴觸。因此,行政院提案修改人民團體法,刪除此一條文。


內政部長江宜樺說:『(原音)主要是為了落實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兩人權公約的立法精神。人民團體法修正重點,第一點,為了符合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644號解釋,宣告及保障人民結社自由與言論自由之意旨,爰刪除現行人民團體「不得主張共產主義或分裂國土」之限制。』


此外,現行人民團體法中規定,申請設立的人民團體如果主張共產主義或主張分裂國土,主管機關將不予許可;如果經過許可設立,就廢止許可。民進黨立委高志鵬等人認為,這也已經違反憲法規定的集會結社和言論自由,因此提案刪除,也經過委員會初審通過。

來源: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8%8F%AF%E6%B0%91%E5%9C%8B%E6%94%BF%E9%BB%A8%E5%88%97%E8%A1%A8


依內政部登記之中華民國政黨列表:

編號 政黨名稱 成立日期 負責人 2008立委當選數 2008立委參選數
1 中國國民黨 1894年11月24日[1] 馬英九 81 108
2 中國青年黨 1923年12月02日 吳文舟  
3 中國民主社會黨 1932年04月16日[2] 伊步倫  
4 工黨 1987年11月01日 鄭昭明  
5 中國民主黨 1988年08月14日 沈朝江  
6 中國民主正義黨 1987年12月25日 張大政  
7 中華共和黨 1988年03月09日 汪英群  
8 中國聯合黨 1989年02月12日 王健全  
9 中國新社會黨 1947年11月12日 陳健夫  
10 中國民眾黨 1987年11月21日 王忠泉  
11 中國中和黨 1894年04月05日 鄭祥麟  
12 中國統一黨 1988年03月09日 何茂松  
13 統一民主黨 1988年03月02日 孫生蓮  
14 中國忠義黨 1989年03月26日 崔曉雲  
15 勞動黨 1989年03月29日 吳榮元  
16 民主進步黨 1986年09月28日 蔡英文 27 104
17 中華青少黨 1989年02月26日 賴永清  
18 中國老兵統一黨 1988年11月12日 陳玉珍  
19 青年中國黨 1923年12月02日 熊愷  
20 忠義致公黨 1989年03月29日 張晉瑋  
21 中國民主青年黨 1953年03月21日 洪炳爐  
22 中國鐵衛黨 1989年03月24日 費季良  
23 中國團結黨 1989年05月21日 吳志毅  
24 中國自由民主黨 1987年08月02日 吳崑誠  
25 中國復興黨 1989年05月30日 王水村  
26 大同黨 1989年05月20日 江連興  
27 中國國安黨 1989年06月28日 陳漢龍  
28 中國和平黨 1989年06月04日 張文洋  
29 中國民主革新黨 1987年09月13日 高照雄  
30 民主自由黨 1989年01月01日 何偉康  5
31 民主行動黨 1981年03月01日 王明龍  
32 中國民主憲政黨 1989年07月15日 陳首  
33 中國大同民主黨 1988年10月10日 陳恆升  
34 中國洪英愛國黨 1989年07月20日 陳建宏  
35 大公黨 1989年01月07日 雷渝齊  
36 中國自強黨 1989年07月07日 陳信夫  
37 中國中青黨 1923年12月02日 顏南昌  
38 中華正統黨 1989年08月25日 馮岳  
39 中國民主統一黨 1989年09月26日 謝天添  
40 中國全民黨 1989年10月30日 劉豹  
41 中國保民黨 1989年12月16日 莊正棟  
42 農民黨 1989年02月03日 張銘顯  
43 中國崇尚正義黨 1989年02月13日 劉海洋  
44 中國民治黨 1989年02月03日 廖志雄  
45 中國人權促進黨 1989年10月10日 韓蔚天  
46 中國民政黨 1990年03月31日 呂振球  
47 台灣原住民黨 1990年03月18日 伊掃魯刀  
48 中興黨 1990年04月05日 李西唐  
49 中國民富黨 1990年04月16日 於金印  
50 民主共和黨 1990年05月05日 楊文華  
51 自主民行黨 1990年05月08日 鄭純霖  
52 中華全民均富黨 1990年05月08日 張沛江  
53 中國大同社會黨 1990年05月11日 陳天發  
54 天下為公黨 1990年07月12日 吳文投  
55 中國青年民主黨 1990年08月06日 陳秀雄  
56 真理黨 1990年09月18日 蕭志宏  
57 中國大同統一黨 1990年10月07日 張迺強  
58 中國檳英富國黨 1990年09月05日 曾鑛  
59 中華社會民主黨 1991年03月01日[3] 朱高正  
60 新中國民主建設黨 1990年12月25日 彭華甫  
61 中國自由社會黨 1991年01月13日 黃漢東  
62 中國自立黨 1991年05月11日 陳振瑞  
63 中國全民福利黨 1991年07月28日 翟平洋  
64 中國婦女黨 1991年08月15日 吳心人  
65 中國婦女民主黨 1991年08月18日 吳貴如  
66 全國民主非政黨聯盟 1991年10月16日 葉憲修  
67 中國人民行動黨 1991年09月28日 馬謝祿  
68 中華勞工黨 1991年10月25日 蘇玉柱  
69 全國勞工黨 1992年05月01日 佐靜秋  
70 中華少數民族正義黨 1992年06月21日 陳弘建  
71 中華民族共和黨 1992年09月02日 吳再生  
72 中華安青黨 1992年09月19日 王仲三  
73 公民黨 1993年03月07日 錢漢清  14
74 新黨 1993年08月10日[4] 郁慕明  10
75 青年協和進步黨 1994年08月09日 柯乃豪  
76 中國國家黨 1995年07月17日 任台慶  
77 人民團結黨 1995年09月18日 蘇秋鎮  
78 先進黨 1996年01月01日 陳裕祥  
79 綠黨 1996年01月25日 潘翰聲
劉麗蘭  14
80 國家民主黨 1996年04月04日 黃建源  
81 自然律黨 1996年09月22日 陳榮順  
82 建國黨 1996年10月06日 吳景祥  
83 中華新民黨 1997年05月18日 龔春生  
84 社會改革黨 1997年07月19日 徐運德  
85 民主聯盟 1998年06月24日 徐成焜  
86 新國家連線 1998年09月18日 彭百顯  
87 台灣民主黨 1998年12月20日 林玉印  
88 中國天同黨 1999年04月18日 邵伯祥  
89 中山黨 1999年11月12日 呂學偉  
90 親民黨 2000年03月31日 宋楚瑜 1 3
91 中國共和民主黨 2000年03月12日 林雄  
92 大中華統一陣線 2000年07月07日 王昭增  
93 新中國統一促進黨 2000年08月13日 陳明雄  
94 台灣慧行志工黨 2000年12月12日 林呈財  
95 台灣團結聯盟 2001年08月12日 黃昆輝  28
96 台灣族群統一聯盟 2001年08月17日  
97 台灣吾黨 2001年09月21日 魏吉助  
98 中國台灣致公黨 2002年04月21日 王瑞陞  
99 富民黨 2002年05月04日 廖文志  
100 中國喚民黨 2003年03月29日 萬慶貴  
101 台灣民主工黨,網站 2003年04月27日 謝正一  
102 全民忠義黨 2003年07月27日 楊掌朝  1
103 世界和平黨 2004年03月13日 林景松  1
104 工教聯盟 2004年03月21日 林樵鋒  
105 民生權利進步黨 2004年04月03日 陳建州  
106 無黨團結聯盟 2004年06月15日 林炳坤 3 7
107 尊嚴黨 2004年06月20日 曾穩達  
108 中華民國自由自在黨 2004年06月08日 蔡明達  
109 保衛中華大同盟 2005年03月12日 林正杰  
110 保護台灣大聯盟 2004年08月01日 楊緒東  
111 台灣人民行動聯盟 2005年07月23日 黃文章  
112 中華博愛致公黨 2005年08月12日 金念慈  
113 中華統一促進黨 2005年09月09日[5] 張馥堂[6]  
114 中國民主進步黨 2005年10月16日 周慶峻  
115 新台灣黨 2004年07月04日 陳三興  
116 台灣建國聯盟 2005年12月10日 吳清  
117 台灣黨 2004年07月17日 黃水木  
118 濟弱扶傾聯盟,網站 2006年04月12日 黃啟埴  
119 台灣生活黨 2006年07月15日 康惟壤  
120 黨外團結聯盟 2006年09月01日 張幸松  
121 客家黨 2006年10月14日 溫錦泉  13
122 全民廉政無黨聯盟 2006年09月09日 王春源  
123 台灣新客家黨 2007年02月11日 古文發  
124 台灣平民行動黨 2007年03月04日 陳祖賢  
125 全民健康聯盟 2007年03月23日 吳南河  
126 自由工黨,網站 2007年05月01日 吳權鴻  
127 台灣國民黨,網站 2007年05月27日 廖國安  
128 台灣農民黨 2007年06月15日 謝永輝  18
129 台灣平民民主黨 2007年06月06日 林志昇  
130 第三社會黨 2007年07月15日 周奕成  15
131 中華革興黨 2007年06月30日 康陳銘  
132 大道慈悲濟世黨 2007年09月22日 王崇任  8
133 紅黨 2007年10月14日 姚立明  18
134 制憲聯盟 2007年11月08日 黃千明  15
135 民主和平黨 2007年11月18日 曾澤崑  
136 台灣民主共和黨 2007年11月24日 周振堅  
137 世界和平中立黨 2007年12月09日 王可富  
138 台灣國家黨 2008年04月26日 孫政雄  
139 本土公民黨 2008年04月26日 曾瀚篁  
140 中華民生黨 2008年05月24日 尹載福  
141 台灣共產黨 2008年07月20日 王老養  
142 世界勞工黨 2008年11月01日 王春長  
143 中華民族黨 2008年11月08日 程步青  
144 廣播電訊聯盟黨 2008年11月29日 許見菖  
145 人民聲音廣播黨 2008年12月27日 洪明輝  
146 海峽兩岸和平大聯盟黨 2009年03月01日 簡炳洪  
147 中華民國共產黨 2009年03月31日 呂寶堯  
148 禮憲黨 2009年05月23日 藍世博  
149 台灣民生黨 2009年06月23日 賴継雄  
150 孝道黨 2009年07月11日 黃克林  
151 中華婦女黨 2009年08月03日 塗明慧  
152 中國共產聯盟 2009年08月28日 施鋒陽  
153 人民最大黨,網站 2009年10月01日 許榮淑  
154 東方紅黨 2009年10月01日 林原陞  
155 福爾摩沙法理建國黨 2009年09月06日 城仲模  
156 人民黨 2009年10月04日 林豐  
157 臺灣民主共產黨 2009年10月01日 陳天福  
158 白黨 2009年10月31日 粘丁山  
159 鳳凰黨 2009年12月27日 洪美珍  
160 台灣福利黨 2010年02月05日 陳永松  
161 中華天同黨 2010年02月20日 呂寶堯  
162 中華客家黨 2010年02月07日 劉秉菘  
163 大中華梅花黨 2010年03月05日 黃玉如  
164 中華生產黨 2010年02月28日 盧月香  
165 中華精英黨 2010年03月21日 吳誠致  
166 台灣主義黨 2010年03月03日 姜水浪  
167 中國洪門致公黨 2010年05月21日 蕭圓寶  
168 台灣我們的黨 2010年06月13日 柳茂川  
169 大道人民黨 2010年06月13日 陳翠容  
170 台灣民意黨 2010年08月22日 黃天辰  
171 台灣民主運動黨 2010年08月26日 林豐隆  
172 台灣小農黨 2010年09月05日 傅澤雄  
173 中華家國黨 2010年09月19日 梅峰  
174 中國社會黨 2010年09月12日 周傑之  
175 中華建設黨 2010年12月05日 王格琦  
176 圓黨 2010年12月26日 溫程顯  
177 中華維新黨 2010年12月05日 陳坤能  
178 華聲黨 2010年10月17日 劉敏 (台灣)  
179 第三勢力聯盟 2011年01月12日 孫修睦  
180 臺灣黃金黨 2011年01月13日 池鎮庚  
181 政治議題聯盟 2011年02月27日 周琮棠  
182 世界客屬黨 2011年03月12日 吳權塾  
183 中國青蓮黨 2011年03月15日 何俊元  
184 中華文化黨 2011年03月17日 林忠山  
185 台灣成功黨 2011年03月26日 王志鏗  

※以上資料以內政部公布為準。

2011年5月13日 星期五

新聞:全球首座!日美擬在蒙古核廢貯存設施

日本「每日新聞」九日報導,儘管日本核電廠危機未解,日本和美國仍計劃在蒙古興建全球第一座國際性核廢料貯存設施,以服務核能出口產業,與俄羅斯及法國等對手競爭。
據日本經濟產業省官員表示,經產省從去年九月開始,便與美國能源部針對在蒙古興建世界第一座國際性核廢料貯藏處理設施,展開非正式的秘密會談。對於國內沒有核廢料處理場的日美來說,東芝、日立和奇異(GE)等核能業者,將可據此與可提供反應爐及廢棄物處理整套方案的俄羅斯、法國等其他國家抗衡。

蒙古國營MonAtom LLC資深官員上月曾表示,蒙古不受日本福島核電廠危機影響,打算在二○二○年前擁有第一座核電廠,並發展核燃料生產能力,開發豐富的鈾礦資源。但美日在蒙古興建核廢料處理設施,除蒙古輿論外,中國和俄羅斯等周邊鄰國可能也會反對。

據報導,美、日、蒙三國原已預定二月就核廢料處理的初步計畫簽署協議,但日本外務省以缺乏各部會共識為由,表態反對,因而被迫延後。在三一一震災後,新的簽署日期尚未定案。對此,經產省官員予以否認。【取自自由時報】

新聞:不滿鎮壓示威 歐盟對敘利亞實施制裁

敘利亞升高對群眾示威的鎮壓力度,歐洲聯盟9日晚間宣布,從10日起,對敘利亞實施武器禁運。
歐盟的聲明指出,歐盟禁止運送武器以及可以被用來進行內部鎮壓的設備到敘利亞;此外,歐盟也對13名敘利亞官員和敘利亞政權的同夥實施旅遊禁令,不准他們前往歐盟的27個成員國,並且凍結他們的資產;因為他們被確認為應該為敘利亞暴力鎮壓平民的行為負責。

歐盟預定10日公布遭到制裁的13名敘利亞官員的姓名。一名歐盟官員上週曾經表示,敘利亞總統巴夏爾(Bashar Assad)不會被納入制裁名單。

歐盟外交政策最高代表艾希頓(Catherine Ashton)說,歐盟的這項決定符合尊重人權與基本自由的普世價值,希望藉此促使敘利亞領導人立即改變政策、結束暴力,開展真正的、範圍廣泛的政治改革,並且進行廣泛對話。

艾希頓表示,如果敘利亞當局沒有作出改變,歐盟將考慮採取進一步的對策。【取自中央廣播電台】

新聞:80年來最大澇害重創美國中部

美國中部經歷超過80年來最大澇害,不僅房宅、農場、道路慘遭淹沒,密西西比河(Mississippi River)也暴漲至正常寬度的6倍。

田納西曼非斯(Memphis)頓成水鄉澤國,官員巡視該地岌岌可危的防洪堤;密西西比河寬度也從平常的0.8公里,增至4.8公里。

大部分曼非斯地區因防洪堤和天然陡岸發揮作用免於嚴重澇害,但是住在墨德島(Mud Island)富裕社區的民眾,只好奮力抵抗洪水侵襲家園。

洪水幾乎淹沒沿岸住宅,道路另外一端公寓周圍所堆起的沙包圍牆,慘遭沖毀。【取自法新社】

名詞解釋:什麼是BOT?

BOT的主要精神是 : 公共工程建設計畫由政府機關擬訂,並交與民間投資興建與經營 , 在民間經營一段時間後再交回國家經營

build(興建)、operate(營運)以及 transfer(移轉).

因此我們可以說BOT就是由政府規劃的公共工程建設方案 , 再交給民間來投資興建並於經營一定的時間後,再移轉由國家接手經營的一種政府與民間的合作模式 . 藉此政府藉由民間的資金來興建公共工程 , 減輕政府的財政壓力 . 而民間的投資者亦可因投資經營而獲利 . 可說是政府與民間雙贏的模式 .

80年代以來,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口的激增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人們對交通、能源、環保、通信等基礎設施的需求猛增。然而,世界各國政府由于財力有限,一時難以增加資金用于基礎設施建設,於是,BOT方式應運而生。土耳其是第一個將BOT方式用于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的國家,在70年代末就采用BOT方式建設了阿科伊發電廠。

台灣高鐵就是一件台灣重要的BOT案,但已虧損及負債累累 , 一旦由政府接管 , 其持續的虧損及龐大負債則將由全民買單 . 這就違背了BOT的主要精神 , 也就是說國家及人民未蒙其利 , 卻已先受其害 !

2011年5月11日 星期三

新聞:搶生意 薩摩亞換時區

南太平洋島國薩摩亞將轉換時區,從原本位於國際換日線的東部換成西部,以便與其最大貿易夥伴澳洲、紐西蘭的時間更為接近,利於商業往來。
國際換日線貫穿太平洋中央,目前薩摩亞時間晚於格林威治標準時間11個小時、東澳21小時、紐西蘭23小時,是地球上最後送別一天的地方之一。今年12月29日轉換時區後,成為全球最早迎接黎明地區,提早威靈頓1小時、雪梨3小時。

薩國總理圖萊帕表示,這項改變主要是為了便於與紐澳做生意,這兩個國家也擁有最大的薩摩亞僑居社群。他說︰「針對與紐澳貿易互動而言,我們每週流失2個工作天。當這裡是週五時,紐西蘭已經是週六,而當我們作禮拜時,雪梨與布里斯班已經上班了。」

他表示,119年前薩國主要貿易夥伴是歐美,因此當時將時區定於換日線之東,如今這項改變可望提振18萬人口的薩國觀光業,因為觀光客可在薩摩亞慶生或歡度結婚紀念日後,以不到1小時的飛航,越過換日線再過一次生日與結婚週年。

為了與紐澳趨於一致,2009年圖萊帕頒布法規,強制駕駛人從原本的靠右改成靠左駕駛。最近一次更改時區的國家吉里巴斯,1995年該國將時區改為換日線以西,以免其領土分散於換日線東西兩邊。【取自自由時報】

新聞:美國龍捲風 災損最高55億美元

災難專家今天表示,龍捲風和雷雨4月底橫掃美國東南部,所到之處留下一片狼藉,估計天災保險損害金額最高達到55億美元。

根據災害評估公司AIR Worldwide的估計,在4月22日到28日之間席捲7州、造成共354人死亡的超強暴風,帶來的災難損害大約在37億到55億美元的範圍內。

這場美國自從1925年至今最致命的龍捲風,夷平了數千棟民宅,且光是在重災區阿拉巴馬州的杜斯卡洛薩(Tuscaloosa),就有高達5000棟房屋在風暴中傾頹。

根據AIR Worldwide,共有超過200個龍捲風成形著陸,其中更有2個達到破壞力最大的EF5級,狂風時速達到每小時320公里。

AIR的首席科學家杜蓋特(Tim Doggett)表示:「這是超過20年來,首度出現2個EF5級龍捲風在同一天襲擊,也就是4月28日。」另外還出現12個EF4級龍捲風。【取自法新社】

2011年5月10日 星期二

新聞:紐國強震 經濟衝擊更甚日本

國際貨幣基金(IMF)今天表示,去年9月與今年2月紐西蘭強震,將使紐國國內生產毛額損失約7.5%,超過強震對日本經濟的衝擊。
IMF估計,基督城(Christchurch)災後重建將花費約150億紐元(119億美元),對國家財政負擔高於1995年阪神地震和去年智利超級強震。

IMF指出:「日本近期強震的損害程度仍不確定,不過以國內生產毛額比例而言,很可能還不如紐國基督城坎特布里(Cantebury)地區發生的地震。」

紐國第2大城基督城2月發生規模6.3強震,181人喪命,去年9月也有規模更大的7,1地震,不過死傷較少。

IMF經濟學家說,地震會讓紐國今年經濟成長下滑2個百分點,使經濟成長率只剩1%。

IMF指出:「地震造成的財產損失相當於國家產值的2%至3%左右,預估產值會暫時下滑。」

這份IMF紐國經濟年度報告說:「地震已經引發重大損失、傷害信心。」

「大量不確定性圍繞著經濟展望,特別是有關地震後重建的規模和時間。」

報告也警告,經濟風險「趨向下滑」,特別是假如新興亞洲國家的旺盛需求衰減,且長期利率上升。

不過報告說,重建工作一旦上路,將推動經濟成長率在明年達到4%。

IMF指出,紐幣匯率「略為」高估,房地產價格似乎也過熱。【取自法新社】

2011年5月2日 星期一

新聞:賓拉登被擊斃 各國加強反恐

國總統歐巴馬今晚宣布,蓋達組織首領賓拉登(Osama Bin Laden)已被美軍擊斃,福斯新聞網(FOX)報導,賓拉登之死可能激起反美行動,世界各國正提高反恐戒備。
歐巴馬今晚在白宮透過電視實況轉播發表談話指出,由少數美軍組成的行動小組,已擊斃了藏身在巴基斯坦的賓拉登,同時也在突擊行動結束之後取得賓拉登的遺體。

賓拉登的死訊傳出,立刻成為國際頭條要聞。

FOX今晚報導,世界各國政府現正加緊提高反恐戒備。

美國官員擔心賓拉登之死可能激起反美行動,甚至造成恐怖份子針對在海外的美國人展開暴力攻擊,因此籲請各國加強戒備。【取自中央社】

2011年5月1日 星期日

新聞:中國人口結構現危機 一胎化拖過換屆

大陸人口普查顯示,與10年前相比,15歲以下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下降了6.3%,對此,國內外專家一致表示,一胎化政策不能再繼續了。
再來,一胎化政策也讓新生兒男女人口性別比嚴重失衡,目前大陸男女比是118:100,即每出生118名男孩只出生100名女孩,是世界上人口性別比失衡問題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但由大陸最高領導人胡錦濤近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會上的講話了解,大陸仍會維持計畫生育政策不變。

對此,國內外的人口問題專家近日紛紛對大陸逐漸顯現出來的人口結構危機提出警告。

《華爾街日報》早前報導指出,中國現在面臨「未富先老」的風險,已到了摒棄「獨生子女政策」的時候了。

英國《每日電訊報》也曾報導,中國14歲以下人口目前只占總人口的16.6%,明顯低於2000年上一次人口普查時22.9%水準。目前,在中國的獨生子女家庭,許多子女越來越感到他們被困在倒金字塔式的家庭結構中,即一名子女要贍養照顧自己的雙親和4位祖父母。

北京清華大學教授王豐表示,在人口普查數據公布的同時,胡錦濤提出「大陸要繼續維持低生育率」,但是,真正的問題在於,到底要維持什麼樣的低生育率?人口普查資料顯示出,大陸生育率已降到很低了,如果依然把這視為人口政策的主要方針,那就不僅不是「與時俱進」,而是嚴重誤導了。

他舉例,如按數據顯示,當當前大陸總和生育率為1.5,遠低於英、國、國等發達國家。這對大陸未來經濟增長所需的勞動力供應、養老保險體系都是極大的挑戰。如果這個低生育率持續下去,中國人就會從地球上消失。

他提醒,人口發展自有其客觀規律,生育率一旦下降,就很難人為提高。「2010年人口普查結果表明,過去十年,中國不僅把低生育率穩定住了,而且已經穩定得過頭了」。

而世界上所有生育率與中國相近的國家,目前都在鼓勵生育,惟有大陸相反。他最後表示,如果再繼續維持1.5的低生育率,大陸將付出難以承受的代價,並受到歷史的懲罰。

權威人士透露,大陸領導階層對一胎化政策似乎想拖一拖,不想立刻消除獨生子女政策,是因為十年一次的中共黨內高層換屆選舉將於明年舉行,領導層不想在這時改變政策。【取自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