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2日 星期三

新聞:伊朗6.5大地震 3村全毀數百死傷

伊朗6.5大地震 3村全毀數百死傷

發生日期:2010/12/21 

伊朗東南部,在台灣時間今天凌晨3點又發生大地震,這次地震芮氏規模達到6.5,由於屬於淺層地震,有多達33個村莊遭到波及,至少3個村莊全毀,目前已知至少有7人死亡,數百人受傷,還有100多人受困在瓦礫堆中。

這場大地震發生在伊朗當地時間晚上10點12分左右,震央位於克曼省的偏遠山區,震源深度12公里,屬於淺層地震,許多房子都被震垮,民眾摸黑在瓦礫堆中尋找親人或是其他東西,目前所知有33個村莊被波及,至少有3個村莊遭到全毀,7人死亡,數百人受傷,通訊也完全中斷,不過伊朗官方表示,傷亡人數應該還會繼續增加。

伊朗電視台主播:「官方表示有上百人受傷,死亡人數恐怕還會上升,因為地震造成許多村莊嚴重災情。」

根據美國地質調查所測到的數據顯示,這次地震規模為6.3,而芮氏規模則是6.5,根據媒體報導,地震災區相當偏僻,可能有數百人被埋在瓦礫堆之下等待救援,官方表示,主地震之後,還接連發生了9次餘震,其中一次規模高達5級,伊朗國家危機處理機制已經啟動。

CNN主播:「伊朗官方已召開緊急會議,瞭解整個受災區域,整合所有救災資源投入。」

伊朗位在地震帶,地牛翻身相當頻繁,2003年克曼省的巴姆,也曾發生芮氏規模6.3的大地震,當時有3萬1千人死亡,相當慘重;2008年伊朗南部也發生過規模6.1的地震,阿巴斯港受到損害,也是至少7人死亡、40人受重傷。【取自TVBS新聞】

2010年12月19日 星期日

新聞:減碳非做不可 低碳經濟、氣候教育不可少

減碳非做不可 低碳經濟、氣候教育不可少

發生日期:2010/12/18 

根據最新研究,全球海平面將在本世紀末上升1-2公尺,比聯合國IPCC在2007年的預測還要多四倍左右;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蕭代基指出,全球氣候變遷趨勢的預估越來越嚴重,政府在制定調適與減緩策略時,務必要以「最不樂觀」的情境來準備。
中華民國低碳環境學會、中華經濟研究院今(18)日辦理「墨西哥氣候會議後‧氣候變遷因應措施新展望」研討會,蕭代基於會中發表上述觀點。他指出,照現行的排放趨勢,本世紀末預估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將上升到800ppm,均溫將上升4℃,極端降雨的雨量也可能增加2.8-5.6倍。根據過往經驗,全球暖化趨勢與碳排放經常是走在專家預測的最上限值,看待這些預估值,不宜過於保守。

低碳經濟有前景

蕭代基舉例,荷蘭在因應與調適上走在前端,早就制定「氣候不侵」(climate proof)的政策,讓該國能阻擋氣候變遷帶來的相關壓力,還能持續正常運作。荷蘭走在前端,除了有其易受海平面上升威脅的脆弱性之外,也有將經驗對外輸出的經濟誘因。

台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李堅明也介紹,在總量管制的概念下,此次坎昆會議鼓勵運用更多元的市場機制來增加減碳誘因。他指出,過去全球碳市場交易規模幾乎每年呈倍數增長,即使金融風暴也未讓市場減緩成長,目前模達已達1437億美元,其中中國為目前最大賣家,英國、日本則為最大買家。

根據李堅明觀察,2009年每一公噸碳當量的價格平均15-16美金,約合400-500元台幣;台灣是一出口導向的國家,如能建立以碳交易為核心的碳金融,將成為未來重要金融體系的一環,並可創造龐大就業機會。

低碳環境學會理事長、台大大氣系教授柳中明表示,「先進國家的罪惡感,加上弱勢國家的悲慘未來,是減量談判得以持續下去的驅動力量」,在此情況下,不論個別單一國家如何抗拒,減碳是不可抵擋的趨勢;著眼於此,台灣身處其中如何創造自我優勢,值得大家多加思考。

氣候變遷不只是節能減碳

多年親身觀察聯合國氣候會議的台大政治系助理教授林子倫表示,觀察國際上的談判內涵,氣候變遷議題已不只是科技議題,也是政治經濟的議題;特別是2007年通過的巴里島路線圖,已訂出氣候變遷談判的框架:「減量、調適、資金與技術」。

另外,氣候變遷也不只是由上而下的「管理」(management),而是由下而上的治理(Governance)議題。特別在2009年哥本哈根談判中,美國總統歐巴馬等20多個國家領袖所主導草擬的「哥本哈根協議」(Copenhagen Accord),被批評寫下了「不透明及不民主」的氣候談判惡例,也加深了先進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不信任的鴻溝。因此,坎昆會議在墨西哥外長運籌下,特別強調破除密室,回應資訊透明、平等參與及公平正義的民主訴求。

參與、透明的民主素養,其實是可透過環境教育落實的。不過台灣師大環境教育研究所長葉欣誠也批評,現行的做法太偏重「節能減碳」,對其他領域卻不看重。他曾經做過上千份問卷,詢問是否聽過「氣候變遷」調適,結果只有15-20%左右聽過,顯示大眾對氣候變遷議題的認識還不夠全面。

葉欣誠主張現行的環境教育需要超越,走向「氣候變遷教育」,「培養具有氣候變遷素養的公民」;教育內容除了氣候變遷的科學教育外,也應包含「公民參與、認識全球和地方策略、經濟原理、學會做決策和承擔責任」等社會教育層面。

沈世宏呼籲台電:建設基礎設施 提高能源效率

環保署長沈世宏也現身這場會議,發表國際上成熟可行的低碳案例。他舉丹麥經驗為例,丹麥一座Avedore電廠採用「超超臨界發電機組」,可以達到91%以上熱效率,並可將熱能送到30公里以外;不像台灣的電廠有60%左右廢熱排到空中或海裡。

沈世宏呼籲台電,應把經費拿來加強基礎設施而不是蓋新電廠,用來強化利用廢熱能用於冷氣空調,並增強電網儲能技術,可以提高風能等再生能源的發電容量上限。另主張充分利用「農林、都市與事業廢棄物」的生質能源,例如八里污水處理廠的沼氣未充分利用。他指出,這些都是在國外已成熟可行的技術,台電應多參考仿效。

針對台電發展核能,綠色公民行動聯盟能源與氣候變遷小組召集人趙家緯也批評,根據坎昆協議提出「國家最適行動」(NAMAs)以及看守德國發布的「氣候表現績效指標」,均不鼓勵以核電作為減碳對策,而台灣卻將核電延役與新增,列入重要的減碳選項。【取自環境資訊中心】

新聞:日本訂釣魚台紀念日 中國抗議

日本訂釣魚台紀念日 中國抗議

發生日期:2010/12/18 

日本沖繩縣石垣市(Ishigaki)議會決定把1月14日訂為「尖閣諸島(釣魚台群島)開拓日」後,立即招致北京強烈抗議。釣魚台群島是當前中日領土爭議的焦點。

日本1895年1月14日把釣魚台群島列為日本領土。石垣市議會昨天表決通過,日後,每年1月14日為釣魚台群島「開拓日」。

通過的條例表示,制訂紀念日是為「向國際社會明確表示釣魚台群島是日本歷史上固有領土,並啟發日本國內的輿論」。

位於東海、目前無人居住的釣魚台群島,歸屬石垣市行政轄區。

據新華社今天報導,對石垣市的舉動,中國外交部在北京做出反應表示,任何侵犯中國釣魚島領土主權的圖謀都是徒勞與無效的。

外交部發言人姜瑜說:「1895年1月14日,日本竊據中國領土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這種所謂的『開拓』絕對不是什麼光彩行徑。」

聯合國1960年代末期調查顯示,釣魚台群島附近水域蘊藏龐大天然資源後,中國和台灣都強調擁有群島主權。【取自法新社】

2010年12月14日 星期二

新聞:中國山西常年大量產煤 1/8省境地下是空的

中國山西常年大量產煤 1/8省境地下是空的

發生日期:2010/12/13 

山西省是中國大陸開採煤礦的主要產地,根據報導,山西因為採煤而形成的空洞區域,達到2萬平方公里,相當於山西省面積的八分之一。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產和消費國,而山西的煤炭產量約佔中國的四分之一,是中國最大的產煤省份。長期高強度的煤炭開採,使地下礦體層形成空洞,成為採空區。

據指出,60年來,山西累計生產原煤達120多億噸。雖然為中國的經濟發展作出很大貢獻,但同時也給山西省自身的經濟社會發展造成很大壓力。

如今山西省已經認識到,這种經濟型態是不可持續的。他們已經開始尋找突破,力爭把資源型經濟轉型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取自中廣新聞網】

2010年12月13日 星期一

新舊帝國主義的比較

下載

坎特伯里故事集

坎特伯里故事集
     傑弗里˙喬叟(Geoffrey Chaucer),十四世紀後半葉文藝復興早期著名詩人,被譽為「英國詩歌之父」。喬叟出生於富裕市民階層,他曾從商,與皇室也有往來,因為出生於此階級,使他有機會能廣泛的接觸各種社會階層的人士,與三教九流有所來往,提供他文學創作極佳的沃土。
故事的背景是在一個無限春光的四月,有一群人打算要到坎特伯里大教堂(Canterbury Cathedral)朝聖,原本互相不認識的一群人,因為其中一位豪氣的客店老闆提議:「既然你們都是要去坎特伯里,那麼路上每個人講兩個故事,這趟旅程會有趣些,回程時再講兩個,講什麼都行。誰要是講的最好,講的最有趣、最有意義的故事,大家就請他吃飯。」於是開始了這段講故事的旅程。
   坎特伯里故事集是喬叟晚年的創作作品,可惜在他完成本書前即逝世,故事中共有二十九位朝聖者,理論上應該有一百多則故事,但實際上完成的僅有二十四個故事完成。

德、義統一之比較

德、義統一之比較

2010年12月9日 星期四

新聞:中國成本飆 企業改印度生產

中國成本飆 企業改印度生產

發生日期:2010/12/08 

中國生產成本上揚,企業紛紛減少對中國產品採購,並在印度生產。戴爾年初開始自印度出口個人電腦;印度前7月出口23萬部車,年增18%,中國僅出口16萬5000部,年減60%。
自中國採購手錶零件的印度製錶及珠寶商泰坦工業公司(Titan Industries)計劃縮減相關的採購,並增加對它在坦米爾那都(Tamil Nadu)省生產設備的投資。總經理巴提(Bhaskar Bhat)表示,過去曾向中國製造商大量採購,「因成本上揚,這麼做現在成為1種挑戰,我們得去除風險」。

戴爾電腦公司(Dell)也有類似的情況,尤其對中東、非洲和獨立國協(CIS)的個人電腦供應,從印度出口已較中國便宜。

「印度時報」(The Times of India)報導,戴爾設在坦米爾那都省清奈(Chennai)附近斯利柏倫菩德(Sriperumbudur)的工廠,年初已開始出口個人電腦,成為第1個從印度出口的主要個人電腦品牌,目前每月向中東出貨數千台。

過去向中國採購零件的印度主要汽車零件製造商索納集團(Sona Group),也認為向中國採購已無顯著成本優勢。報導說,整體趨勢顯然正在改變。

索納集團旗下索納柯佑轉向系統公司(Sona KoyoSteering Systems)董事長卡普(Surinder Kapur)表示,有1小部分鍛件來自中國,供應集團的1家子公司。他說,印度與中國的零件價格相當,但因距離因素,加上中國匯率方向模糊,現在大部分零件都在印度採購。

中國的生產成本顯著上揚,因採寬鬆貨幣和匯率政策,近幾個月情況尤其嚴重。中國央行10月調升基準利率,為2007年以來首見;11月並2度調升銀行存款準備金。自6月19日中國採行更彈性的匯率政策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已升值2.6%,自中國出口的成本也隨之上揚。報導指出,預期人民幣未來幾個月會再升值。

與此同時,尤其在足以展現數10年來發展成就的沿海地區,工資普遍上揚。報導說,光是過去1年,勞動成本便已飆漲21%。中國也對產業界實施更嚴格的污染管控法規,業界被迫進行更多相關的投資。

今年1到7月,印度出口23萬部汽車、客貨車、休旅車和卡車,年增18%;中國同期僅出口16萬5000部車,年減60%。諾基亞(Nokia)目前自位於斯利柏倫菩德的工廠,出口手機到包括北美和歐洲在內的70幾個國家,也是基於成本考量的相同理由。

在專業服務機構德勤(Deloitte)的製造業競爭力國家排名中,印度近幾年排名僅次於中國,而大部分評比項目,差距正在縮小。

報導也指出,並非所有人的看法都一致。印度汽車零件製造商的印度嘉布瑞爾(Gabriel India)總經理瓦利亞(Arvind Walia)就表示,仍將以中國為主要的採購標的。【取自中央社】

2010年12月2日 星期四

新聞:亞馬遜森林砍伐創新低

亞馬遜森林砍伐創新低

發生日期:2010/12/01 


巴西政府今天表示,亞馬遜(Amazon)森林的森林砍伐面積降至歷來最低,較前次調查期間下降14%。

衛星影像顯示,2009年8月至2010年7月期間,亞馬遜森林面積減少6451平方公里,相當於半個黎巴嫩(Lebanon)或牙買加(Jamaica)面積。

上述森林減少面積,雖較前1年同期的數字少,但仍較巴西政府設定的目標5000平方公里還多。

巴西環境部長泰謝拉(Izabella Teixeira)讚揚這項進展,並稱這顯示6年前展開的反森林濫伐措施仍奏效。

她說:「這是亞馬遜歷來的最少森林砍伐,這些數據非常難得」。

根據估算,砍伐和焚燒亞馬遜森林,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20%,使得巴西成為全球第4大溫室氣體汙染國。【取自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