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8日 星期四

新聞:洛桑桑蓋 當選西藏流亡政府政行首長

西藏流亡政府二十七日宣布第三屆行政首長選舉結果,生於印度、從未到過西藏的現任哈佛大學資深研究員法律學者洛桑桑蓋,以五十五%得票率當選噶倫赤巴(行政首長),今年八月宣誓就職後,將接替宣布退休的精神領袖達賴喇嘛,繼續帶領西藏運動。
哈佛法律學者 從未到過西藏

本屆噶倫赤巴選舉,三月在包括印度、北美、台灣等地的流亡藏人社群舉行,八萬多名登記投票的流亡藏人中,實際參與投票的有四萬九千多人,投票率五十八.九七%,較第一屆的五成二與第二屆的四成四高。

洛桑桑蓋確定當選後發表聲明指出,「我認為我的當選,是對達賴喇嘛高瞻遠矚政策的肯定,也是朝實現真正獨立的西藏社會邁進的重要另一步」。桑蓋當選後將離開哈佛大學,移居達蘭薩拉流亡政府。

桑蓋一九六八年出生於印度東北部的產茶區,雙親是一九五九年避居印度的流亡藏人,相識於難民營,成家後移居大吉嶺附近村落,以做小生意為生,因此桑蓋從未住過、甚至到過西藏。桑蓋就讀德里大學期間,曾參加主張西藏獨立的西藏青年大會,畢業後獲獎學金前往哈佛深造,取得碩士與博士學位。

桑蓋曾表示支持達賴的「中道」路線,尋求讓西藏在中國境內擁有「真正、有意義的自治」,而非完全的獨立,「如果藏人可以獲得真正自治,那麼達賴喇嘛表示,他願意接受西藏是中國的一部分」。

桑蓋表示,自己已經準備好了,不過並不是每個人都信服他的說法。相較於達賴,桑蓋在藏人圈以外地區的聲望遠遠不及。

儘管如此,在達賴退休後,新任噶倫赤巴的政治地位將遠比以前重要,雖然七十五歲的達賴仍將保有精神領袖身分,但因權力轉移,桑蓋的重要性將超越以往的行政首長,而此次權力轉移,避免了達賴圓寂之後可能出現的領導危機,也是達賴領導流亡藏人五十年之後,流亡藏人領袖首次由非宗教人士接任,稱得上是西藏流亡運動的一大分水嶺。【取自自由時報】

2011年4月20日 星期三

新聞:馬來西亞打造超級都會 緊鄰新加坡

馬來西亞計畫在緊鄰新加坡的柔佛州建造一個面積兩千兩百一十七平方公里的超級都會,足足比新加坡大三倍,並以個人和企業優惠稅率、放寬外籍知識工作者進駐等獎勵措施,推動這個極具野心的造城計畫。
法新社報導,馬來西亞伊斯甘達(Iskandar)經濟特區是馬國政府二○○六年推行的五個經濟成長走廊之一,該計畫將把現有的城鎮、海港和機場與新建設整合,並在二○二五年前在當地建造主題樂園、國際學校、旅館、醫院與商業區。

馬來西亞大力鼓吹各界投資,就連過去的競爭對手新加坡也不例外。伊斯甘達發展局執行長伊布拉欣說:「我們視兩國為合作關係,因為要創造更多財富就需要彼此。」

新加坡全球資本與發展集團執行長馬丁也對此計畫抱持樂觀態度,他說:「新加坡缺乏建設空間,商業成本日益增加,我們的策略是順著新加坡情勢而動。」馬丁說,他已在伊斯甘達區找房子,準備全家從新加坡搬來。

伊斯甘達區將包括柔佛州首府新山,由於許多當地居民在新加坡工作,貨品也透過新加坡進出口,該計畫將改善柔佛州連接新加坡的海陸空交通。

此外,伊斯甘達區也對外資祭出公司與個人所得稅優惠、開放百分之百外資的商業公司、雇用外籍知識工作者員額毫無限制等措施,吸引外資進駐。伊布拉欣說,投資者反應不錯,第一批招攬投資的基礎工程將於十八個月後完工。

馬來西亞和新加坡過去頗有心結,一九六五年馬國還將新加坡逐出馬來西亞聯邦,讓新加坡被迫獨立建國。但數十年來兩國逐漸體認合作雙贏的現實,新加坡國營淡馬錫投資公司這次也加入伊斯甘達開發計畫,將在當地建造面積超過兩百公頃的「健康生活城」。【取自聯合新聞網】

2011年4月13日 星期三

新聞:智利要在巴塔哥尼亞高原建水壩 環保爭議

智利要在風景壯麗的巴塔哥尼亞高原上、兩條最狂放的河川流域建造水壩。預計耗資七十億美元的建壩計畫,已經通過環評,不過無法平息環保爭議。
智利打算在巴塔哥尼亞高原上建造五座水壩,經過三年環境評估,十二位總統任命的委員,一面倒通過環評。

這項工程對智利未來發展至關重要,智利擁有豐富的礦藏,隨著工業發展以及國民生活水準提升,它的電力需求快速增加,以目前的發展速度,智利供電必須在十五年內增加兩倍。目前,智利發電所用的煤,九成七仰賴進口,水力發電依然是主要電力來源,但是進口煤需要仰人鼻息,枯水期的時候,水庫蓄水不足,也威脅發電的穩定性。

巴塔哥尼亞高原上幾乎終年降雨,源自於冰川的河流巨大的高度落差,創造了最有力的發電條件,但是在一塊珍貴的處女地上開路建壩,勢必會對原始環境造成破壞,環保人士期期以為不可。

巴塔哥尼亞高原人口稀疏,預估只有三十多戶人家需要遷移,不過水壩會淹沒五千七百公頃土地,截斷森林,破壞瀑布激流景觀,可能犧牲掉部分觀光,除此之外,它還會摧毀瀕臨絕種的馬駝鹿棲息地。【取自中廣新聞網】

新聞:金磚4國數位落差 印度輸很大

根據今天出爐的報告,印度仍有龐大人口無法連上網路,在消除「數位落差」的成果上,落後所謂金磚四國(BRIC)中的其他成員巴西、俄羅斯和中國。在全球評比中排名第1的是荷蘭。

在英國風險分析業者MapleCroft編篡的數位包容指數(Digital Inclusion Index)中,印度被列在「極度危險」的類別中,意味印度人口大多被排除在「數位革命」外。

這項報告對186個國家進行調查,荷蘭的指數186排名第1,瑞典是183,英國182。

金磚四國雖然經濟成長強勁,數位包容指數仍遠不及已開發國家。

印度的指數是39,遠遠落後俄羅斯的134、巴西的110及中國的103。這3個國家依其「數位包容」不足的情況,被歸在「中等風險」的類別中。

MapleCroft負責人沃赫斯特(Alyson Warhurst)表示:「在教育基礎設施及教師人數仍舊有限的國家,數位包容有讓教育普及至民眾的潛力。」

他又說,在幫助人們參與經濟活動並提升民主治理上,數位包容也很重要。【取自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