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30日 星期一

113學年度第2學期一年級公民補考試題

1. 元宵節賞花燈從古一直延續至今,而花燈的設計及活動的內容則不斷推陳出新,讓我們體驗到多元而豐富的賞燈活動。上述說明文化具有下列何項特徵?答案:【                】

2. 為了維持社會秩序,人與人的互動有一套行為準則,使人的行為有遵循的方向,知道哪些事應該做、哪些事不應該做,而這套行為準則稱為什麼?答案:【                  】

3. 法律是具有強制力的社會規範,違反法律將受到處罰。法律之所以有強制力,是因為有何者作為後盾?答案:【                 】

4. 文面是泰雅族的傳統文化,文面具有族群識別符號功能,更是個人功績與榮譽的象徵。文面對泰雅族而言,是屬於何種社會規範?答案:【                  】

5. 荒野保護協會是由一群愛護環境的民眾所組成,上述說明該協會具備志願結社的哪個特性?答案:【                 】

6. 由於環保意識抬頭,臺北市民發起「廢除提燈」的投票行動,進而使臺北市政府決定不再發放元宵節小提燈。這是屬於公共意見的哪一個特性?答案:【                  】

7. 立法委員阿銘認為「大山電視臺」在沒有求證的情況下,大肆報導我國與邦交國可能斷交的傳言,損及國家利益,希望政府相關單位能出面制止或開罰。阿銘所指的政府單位是指何者?答案:【                  】

8. 某研究分析,臺灣家庭所得最高的5%家庭的小孩,他們就讀臺灣大學的機率是所得最低 5%家庭的6倍,顯示出資源較多的學校,學生經濟背景也較佳。上述內容符合哪種議題的不公平現象?答案:【                  】

9. 由政府編列預算,對特定身分的人民提供定期或一次性的的現金給付,這是哪一項社會福利措施?答案:【                 】

10. 近年來,傳染性疾病出現的頻率增加,讓民眾十分恐慌,為避免疫情於國內擴散,政府加強一連串防疫措施。這是哪一項社會福利措施?答案:【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